做事先做人
在一个企业的宣传栏看到“当别人给予你帮助时,一定要道谢,并且看着对方的眼睛,以示你的诚意。当你给别人带来不便时,一定要及时道歉,以免给人留下不良印象。 当你对一个人还不够了解时,切莫轻易下结论,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,况且有时候眼睛也会欺骗我们。”这三句话对我感触颇深,使我想到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。
立业先立德,做事先做人。做任何事情,都是从做人开始的。古往今来,对人的要求,无不以做人为本。《大学》里讲:“自天子以至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”;儒家以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为培养人才的基本规范;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写到“才者,德之资也,德者,才之帅也”;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言:“千教万教,教人求真”,“千学万学,学做真人”;毛主席说:要做一个“高尚的人,纯粹的人,有道德的人,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有益于人民的人”。这些无不讲做人的重要。
历史上,成就一番大事者无不是以立德为先,屈原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作《离骚》开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;司马迁秉笔直书,撰《史记》成史家之绝唱;周恩来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”终成人民的好总理……
司马光言:“君子挟才以为善,小人挟才以为恶”。挟才以为恶者,古有赵高、秦桧之徒,今有刘青山、张子善、赖昌星之流。
由此可见:做人要恪守自己的原则。做人要有正确的人生信念,执著的人生追求,做人要合乎历史潮流,不可随波逐流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,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面粉,鲁迅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。做人要在实践中磨砺。做为在和平环境优越的条件下成长的我们更需在实践中锻炼自己,不愿吃苦,不肯艰苦奋斗的人,成就不了大事,也不可能成为顶天立地之才。
尊重他人,宽以待人。我们常说: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事实上,宽容是一个人卓识、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。有道是: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真正的强者,在于他能让人心悦诚服的拥戴和情不自禁地喜爱,他的威不在怒,他的力不在吼。若你瞧领导不满,看同事不顺,冷眼旁观看世界,只能令自己苦不堪言。我们不能改变世界,但是可以改变自己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尊重他人,就是尊重自己。欣赏他人,善于发现他人之长。譬如说:少年儿童欣赏他的天真无邪,青年人欣赏他的健美和朝气,中年人欣赏他的成熟和豁达,老年人欣赏他的沧桑和缜密。聪明的人欣赏他的睿智,木讷的人欣赏他的本份,优雅的人欣赏他的气质,不具一格的人欣赏他的洒脱,粗鲁的人欣赏他的豪爽,稳重的人欣赏他的沉着、大气。
对于亲人我们欣慰一份亲情,对于朋友我们珍惜一份友谊,对于同学我们欣喜相逢时的风华正茂,对于同事我们惊喜一份共事之缘,对于对手我们幸运遇得一位诤友,对于打败我们的敌手,我们视为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风雨,不经风雨,哪来彩虹?这就要我们调整好心态,从阳光的一面看人看事。学问有深浅,做人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教育家朱熹说:“小以成小,大以成大,无弃人也”。无论你做什么事,都可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。
企业家、商人、政要、老百姓面临不同的境况,都喜欢引用这句话。反映了社会各个层面对于如何做人、如何做一个好人的实践与思考,以及对善良的追求。
比爾•蓋茨曾說過:“我把人品排在人所有素質的第一位,超過了智慧、創新、情商、激情等,我認為如果一個人的人品有了問題,這個人就不值得一個公司去考慮雇用他。”
正直的人能信守諾言,相互尊重,彼此幫助,從而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。因此,不管遇到什麼情況,你一定要記住做人之本:善良正直,堅持人品第一。
1860年,作為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,林肯參加了總統竟選。他獨自一人四處發表巡回演講,為自己做宣傳--他沒錢雇人為他服務。而林肯的最大對手民主黨候選人道格拉斯則是個有錢人,擁有專用竟選列車,帶著樂隊,浩浩蕩蕩地在美國做巡回宣傳,很是風光。火車上還配有禮炮,每到一地,便鳴放32響禮炮,發表演說,向人們炫耀顯赫的貴族出身和雄厚的經濟基礎。
有人在林肯演說的時候問起他的家庭情況,林肯正色地說道:“我有一位值得我鍾愛一生的賢妻,三個聰明的孩子,他們是我的無價之寶。此外,我還租有一間辦公室,裹面有桌子一張,椅子三把,牆角有書櫃一個,書櫃裹的書,每一本都值得大家好好讀讀。我的大概情況就是這樣。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,惟一可以依靠的,就是你們。”
林肯發自內心的演講,深深感動了聽眾,贏得了萬千美國人的心,他終于擊敗了財大氣粗的道格拉斯,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總統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只有內在的美才可靠長久,值得我們追求和尊崇。雖然外在的容貌、身材、風采和權位、財產等也很吸引人,可內在的品德、學識、才能和真誠、自信等給人的感受則更有魅力。
在職場上流傳著這麼一個問題--十減一等于幾?參加面試的共有三個人,另外兩位是研究生,只見第一位很快信心滿懷地說:“你想等于幾就等于幾。”第二位則滔滔不絕:“十減一等于八,那是消費;等于12,那是經營;等于15,那是金融;等于100,那是中獎。”望著神采飛揚的他們,這個求職者腦子里一片空白,最後只好黯然答道:“十減一等于九”。并作好了落選的準備。誰知老板當場宣佈他被錄取了。事一問其原因,竟是他的誠實,這個理由簡單得讓人吃驚。
在當今社會,企業用人的原則也越來越趨向于人品第一。廣東金日集團總裁何伯權說:“我們用人的原則是德才兼備,以德為先。打個比方說,品德就像火車的方向、铁軌,才能就像馬力。如果方向路軌偏了,馬力越大,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。”
其实,做人与做事是分不开的。做人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,做事的目的是要让人做得更有价值。两者互为条件,互为前提。这句话的重点是“做人”,其载体是“做事”。如果去掉载体,人只能行尸走肉,与植物人何异?如果不要做人的基本原则,恐怕也做不出什么好事。
通常情况下,有两种人非常值得同情。一是被人说成“是个好人,但没什么能力”;二是“有能力,但为人太差劲”。前者,做事有心、待人诚恳,但限于知识不够、领悟力不强、执行力太弱,办事没有效率,成功率也不高,往往误事;后者,精明强干,做事有执行力,也不乏魄力,但太主观,不怎么顾及别人的感受,有时还携带私心侵害了别人的利益,做了事树了敌。前者,别人接受了做事的诚意,但事情的结果又否定了为人,可怜;后者,则上升到社会处世原则上,直接否定为人,不领办事的情。出力不讨好,更可怜。
两种人都很失败,关键是没有处理好做人与做事的关系。令人苦恼的是,这点道理大家都知道,可就是处理起来不太圆满。
这种苦恼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,是今人的苦恼,也是古人的思考。两千多年前,孔子在冬雪万里、风舞长空的中原大地流浪时,与学生们讨论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。孔子提出了为人做事的三个标准:太上有立德、其次有立功、其次有立言。第一等的“立德”,是在做事的过程中,树立了道德教化的榜样;次一等的“立功”,是成就了事业,为大众谋取了福利;再次一等的“立言”,是探索建立了做事的规范。在这人生“三立”中,孔子在做人、做事的考察过程中加进了一个最重要的元素:那就是第三方----与你做人、做事有关系的别的人。看你是否给他道德的感召、给他带来了利益、给他了行为规范的指引和警示。从而指示出了做人、做事的一个重要原则,“利他”原则。
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,孔子又提出了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”五字为人要领。对人恭敬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不恭敬,对人宽容就会受到别人的拥戴,对人讲信誉就会受到别人的信任,积极为人办事就会在别人的帮助下取得成绩,能够真心给好处别人就可以调动其人力资源共同成就事业。又一个原则被补充进来,“无私”原则。
我们的苦恼源于对历史的淡漠。在“先做人,后做事”的要求中,应该是有原则作灵魂的,孔子已经在那场风雪中对他的学生们讲了。如果,我们所有的人,从现在起都乐于接受那一个来自两千年前的遥远指引,在处理做人、做事两者关系的过程中,加进“无私”和“利他”原则,在做人时“无私”,在做事时“利他”,人和事融会一体,能干的好人就一定会越来越多。
作为企业的年轻同志我们必须树立四种心态:
1.感恩的心态
(因为企业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平台。)
2.有舍就有得的心态
(有付出必有结果。)
3.承担责任的心态
(勇于承担责任会是自己变得成熟。)
4.三年磨一剑的心态
(必须爱一行干一行,干一行爱一行,在工作中学习,在学习中提高,一般来说在企业的三年不仅是工作的三年,更是学习的三年、修炼的三年,我们要丰富我们的世界观,我们要提升我们的学历,丰富我们的人力资源,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做更大更积极的贡献。)
- 上一条:
- 每天进步一点点
- 下一条:
- 退役武警中队长私藏超万发子弹 称系训练截留